项永丹:寻找可尽快打开“问题之锁”的钥匙——杭州绍兴两市调研手记
编者按
要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使改革更接地气。遵照习近平总书记为各级领导干部抓改革指明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响应省委关于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的号召,省建设厅以时不我待的改革劲头,调研的脚步迈得早、走得快、踏得实,把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作为解决问题和补齐短板的着力点,作为理清思路和推进重点工作的原动力。《浙江建设》刊登省建设厅厅长项永丹的《调研手记》,他调研后的所思所想以及对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值得全省建设系统的同志们细读细思。
为积极响应省委关于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的号召,3月中下旬,我带调研组分赴杭州和绍兴两市,围绕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城中村”(棚户区)和农村公厕改造等省政府重点工作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调研,我进一步掌握了情况,理清了工作思路,对如何以点带面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全省城乡人居环境,推动“美丽浙江”建设有了一些思考。
希望通过调研找到推进建设系统环保督察整改工作的钥匙,尽快打开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之锁。
去年的中央环保督察是对我省环保工作的一次全面体检,也帮助我们系统梳理了全省垃圾处理、渗漏液处理、污水处理等行业的发展状况,同时客观指出了我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和短板。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杭州、绍兴两市是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相对比较集中、整改任务比较重的地方。这次调研,我选择这两个市,就是希望通过调研找到推进建设系统环保督察整改工作的钥匙,尽快打开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之锁。
杭绍两地部分问题整改效果开始显现
调研中,我们实地察看了杭州大江东围垦外六工段填埋场、临安绿能环保垃圾焚烧厂、绍兴市大坞岙填埋场、嵊新污水处理厂等9个中央环保督察整改项目。在杭州大江东围垦外六工段填埋场,我们看到当地针对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渗滤液处理问题,对已封场填埋场实施了生态化改造,部分区域已覆土或覆绿,并购置了一台200吨/日的渗滤液处理设施对收集的填埋场渗滤液进行应急处理,填埋场生态污染问题初步得到控制。在嵊州市,我们看到当地针对嵊新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问题,上马了2万吨/日的万年亭泵站应急处理设施,并于去年9月投入运行;同时正加快实施嵊新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和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雨天溢流问题初步解决。从现场情况看,中央环保督察意见反馈后,杭州、绍兴两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狠抓问题整改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问题整改效果开始显现。
困扰我们多年的
“问题之锁”在哪里?
但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了两地督察整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部分项目整改进度还不理想。绍兴市循环产业园垃圾焚烧厂项目、杭州市临平污水处理厂项目等建设进度与预定目标还有差距,须加紧推进。二是垃圾和污水处理能力还有缺口。杭州、绍兴两市及下辖余杭区、临安区、嵊州市、新昌县等餐厨垃圾处理能力不足,部分地区现有垃圾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杭州市区污水处理设施布局不尽合理,处理能力存在缺口,七格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严重。三是垃圾分类工作还不到位。临安绿能环保垃圾焚烧厂进厂垃圾成分混杂,未实行有效分类,餐厨垃圾、工业垃圾等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焚烧,不利于炉温控制。
分析上述问题的成因,我认为有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欠账和城乡建设投融资难等客观方面的因素,但更多还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认识站位不高、压力传导不够。个别地方对督察整改的认识不到位,满足于应付、交账,没有真正树立主动整改、彻底整改的意识;有的地方甚至抱着等待、观望的态度,“走一步,看一步”;也有的设区市对所辖县、市的监管比较薄弱,压力传导不够到位。另一方面,统筹谋划不细、整体推进不力。个别地方没有把加快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放在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进新型城市化和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中思考筹划,缺乏顶层设计、长远打算。
加大检查力度
及时通报严格问责问题单位
下一步,要以此次督察整改为契机,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全面提升城镇污染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要坚决防止督察整改工作中“上热下冷”、责任不落地。要加大检查力度,对工作推动不力、进度滞后的地方和单位,及时通报,严格问责。同时,要围绕督察反馈问题,全面谋划,尽快补齐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能力短板,加快建设一批垃圾焚烧处理设施、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全面提升处理能力。要进一步加大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力度,真正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末端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要全面启动城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不断提升城镇治污水平。
要始终把让老百姓得实惠、城镇发展得空间、人居环境得改善作为我们推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聚焦聚力民生
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全面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全省通过大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乡环境不断改善。
杭州“城中村”改造成效突出领跑全省
这次调研的杭州、绍兴两市改造工作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从调研情况看,杭州市在这方面尤为突出,领跑全省。在杭州市临安区调研中,我们看到,当地对城中村改造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编制了重点地块的城市设计和改造方案,并启动了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2017年,临安区通过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老城区完成拆迁6219户,拆迁总量远超过去五年总和。城中村改造为临安老城腾出了发展空间,改善了城市环境,赢得了市民的纷纷点赞。除临安区外,杭州市其他城区近年来在城中村改造中也表现突出。特别是该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完成后的六成以上土地用于公共服务、公用设施、公共空间,新建幼儿园、中小学、医疗卫生和文化设施,以及增加公园绿地、打通断头路等城市有机更新项目,为城市发展腾出空间,提升了人居品质,老百姓对该项工作的支持满意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要把着力点放在民生改善和环境提升上
两地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在带来成效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调研中,当地同志告诉我们,大规模拆迁改造,短时间内对城市交通带来一定影响,对城市管理带来很大挑战,特别是对城市设计和拆后土地利用提出了新要求。另外,拆改后建筑垃圾的及时清理、就地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等,也带来了新的命题。大规模的集中拆迁安置,对商品房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等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这些新问题新情况提醒我们,“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工作绝非简单地拆掉多少房子,建设几个工程项目,而是需要我们统筹谋划、系统考虑,整体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要坚持把改造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民生改善和环境提升上,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方向不走偏。要始终把让老百姓得实惠、城镇发展得空间、人居环境得改善作为我们推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具体改造工作中力求做到功能统筹考虑、资金总体平衡、效益整体提高、形象全面提升。要坚持规划设计先行,把做优做精城市规划设计,作为推进 “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的前提,并以“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为契机,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力度,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群众获得感。
今年全省要建设改造农村厕所5万座,我厅作为牵头部门,如何抓好落实,指导各地圆满完成任务,需要我们深入谋划,尽快拿出实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指示要求,新年伊始,省政府提出今年全省要建设改造农村厕所5万座。我厅作为推进该项工作的牵头部门,如何抓好落实,指导各地圆满完成任务,需要我们深入谋划,尽快拿出实施方案。
实地踏看农村公厕改造保洁等细节
带着这一目的,我们来到杭州市临安区锦南街道上畔村、杨岱村和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王化村、日铸岭村,实地了解农村公厕建设改造的具体情况。在临安区上畔村和杨岱村,我们各看了一座公厕。这两座公厕建筑面积大约都在30平方米左右,各设立4个坑位、1个小便位、1个小便槽;公厕日常管护由村庄保洁员兼任,每个公厕管理规定都已上墙,但没有列出管护人和监督电话。从现场看,公厕保洁还不到位,厕所有异味,有污渍未清理干净。在柯桥区王化村和日铸岭村,分别看了两座和一座公厕。日铸岭村的一座公厕为旅游厕所,面积较大,保洁较好;王化村的两座公厕,一座正在改造中,一座已经改造好。两座公厕建设与周边环境总体协调,但公厕标识牌设置不够清楚,不便路人寻找。
调研中,我们与有关部门、乡镇和行政村进行了座谈交流。当地同志告诉我们,当前农村公厕建设改造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杭州、绍兴两地农村公厕大多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配套建设,已使用10年左右。这其中既有标准低、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的问题,也有实际使用率不高、管理维护不到位的问题,有的甚至成为农村“脏乱差”的死角,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和村民日常生活,急需改造提升。但目前各地在推进农村公厕建设改造工作中,面临“三难”:一是选址难。一方面,“邻避效应”使然,农户都不希望公厕离自家太近;另一方面,村中心人群集聚区合适的公厕用地缺乏,即便规划上有布点,也因“邻避效应”很难落地。二是筹资难。公厕新建或改造资金主要来自村集体自筹,大规模改造农村公厕,村集体筹资压力较大。三是管理难。农村保洁员待遇普遍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日常保洁难以跟上。
按照“对标”“提升”“补缺”分类实施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除了工作推进过程中政策宣传不到位、政策保障体系不健全之外,我认为还与相应的技术指导规范缺失、日常监管不到位等有关。下一步,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做细做好群众工作,积极争取村民对公厕改造工作的支持和参与;同时,要抓紧制定标准规范,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目前,我省农村公厕尚缺专门的标准和规范,要抓紧制定《浙江省农村公厕建设改造和管理服务规范》等标准文件,指导各地有序开展工作。农村公厕改造要针对各地不同情况,分类实施,不搞“一刀切”和整齐划一。总体上,可以按照“对标”“提升”“补缺”三类进行改造。“对标”类和“提升”类,做到结构安全、通风明亮、与周边环境协调;“补缺”类为新建农村公厕,要作出规范,使农村公厕既符合国家标准,又切合我省农村实际。在日常管护方面,推广淳安的公厕所长制,实施责任上墙、定期检查,并逐级纳入考核。在经费保障方面,参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各级财政应实施奖补政策,给予资金支持。(作者系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 项永丹)